Blog 12: 迫在眉切

Oct 27 / Dr Lam
俗語有話:「錢不是萬能,但冇錢萬萬不能!」這句說話對Dr 我認為,真是沒有得再錯。金錢是非常重要,沒有金錢,我們買不到食物去維持生命;沒有金錢,我們買不到醫療服務去維持健康;沒有金錢,我們買不到或租不到房子去居住;當然更重要的,沒有金錢,我們養活不到父母和子女,令他們受苦。所以Dr 我從來沒有鄙視金錢,從來沒有覺得所謂的「金錢就是罪惡」的想法。

但問題是,在我們的生命中,金錢是否「唯一」最重要的東西?Dr 我常常問一個問題,就是為何在現今的社會裏,大部分的人都只著重金錢,只著重名成利就?但對明白了解靈性中的自己,又或是去明白了解死亡,又或是去了解生命的意義,甚至對身心解脫等這類『自我實現』的議題,都存在很大的忽略?其實大家有否想過,當大家行到生命盡頭的時候,才發現自己整個生命都只為金錢或名譽地位而勞碌一生,這樣大家會無悔嗎?
還記得心理學大師 Abraham Maslow 的一個理論:需求金字塔 Hierarchy of Needs。在當中,他提出一個概念,就是人的需求是分開五個等級層次,而最底層的兩個層次就是所謂的生存和安全需要,例如簡單來說,就是為工作和賺錢,目的都是希望得到安全、穩定、和豐盛的生活條件,從而得到生命的延續。而根據Maslow認為,當人在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後,便會進一步去需求愛、被認同、自尊感、等等的需求,到了連這些需求也得到滿足後,便會昇華至最高的「自我實現」的需求滿足,例如生命的意義、死亡是什麼、我是誰、等等的身心靈健康追求。

Maslow這個理論,看似非常合理,而事實上,Dr 我教導林家九型超過20年的經驗,我遇過無數學生會話:「我現在連飽肚也未做到,憑什麼要我去追尋身心靈的健康?了解到生命意義、人生解脫,就能幫助我飽肚嗎?」這又看似是事實,當人每天都要為自己的賺錢而去面對生活的挑戰,又怎能有多餘的心力精神去處理這些虛無飄渺的身心靈議題。所以Maslow的講法,是很反映出大眾社會的想法和現象。

但實情是,當我們看深一點,我便會問一個問題:「為何『搵食』和『身心靈』這兩者就好像是世仇一樣?人是否當需要專注於『搵食』時,就不能講『身心靈』?又或者,當人好重視『身心靈』時,而一去講賺錢搵食,就好像犯下離天大罪一樣,覺得這個人便是醜惡?」為何「搵食」和「身心靈」就不能兩者兼備?真是很奇怪。

說穿了,就是因為真正的身心靈健康,就是需要面對自己所謂醜惡和血淋淋的一面,這從彿洛伊德理論一早便說穿了,但若果你話:「身心靈健康未必一定需要面對自己負面的一面!」那我會話:「不需面對自己負面的一面的身心靈學問,一定不會幫到你成長!」就拿佛陀開悟的第一個發現:「世間是苦!」苦,就是負面,我們不能明白苦,便不能從中解脫出來;不能解脫,便不能在身心靈上得到健康。

但Dr 我絕對相信,大部人本身都明白以上的道理,問題是:「為何明白了,但仍然不去做?」因為很簡單,俗語一句:「未見棺材唔流眼淚!」人之所而在身心靈解脫上充滿隋性,還要給予一個理由說的什麼「自己還未飽肚,身心靈解脫是下一步」這麼合理化的籍口,都是因為他們還相信自己還有時間,完全看不到迫在眉切這份境界。但是,世事無常,生命其實是非常跪弱,我們其實每天都為生命博鬥中。試想象,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低一日,你還會用這最後的一日只為去賺錢嗎?但問題是,我們就是沒有把自己的生命看待為「只剩最後一天」的態度,結果:「身心靈?我是誰?生命的意義?解脫?⋯⋯明天再說吧!」

所以Dr 我看到這裏,真是為這些普邏大眾而憂心和感到可憐!希望大家記得:生命無常,迫在眉切!
Created with